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支持中國教育事業,陜西赫力向西安交大捐款以示對教育事業的重視。
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作用,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
面對教育內外部需求發生的深刻變化,更加清醒認識我國教育發展尚存在諸多不適應,加快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對于加快促進我國教育發展水平與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相適應,以及營造合力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與環境均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是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立足于國家發展戰略大局對教育提出的要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是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大局,以教育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的要求;同時也是順應全球教育發展趨勢,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2030行動框架》目標有機對接,在世界坐標系及對比中做強中國教育優勢、展示中國教育自信、凝練凸顯中國教育特色,從而加快建設同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提升相匹配、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教育強國的需求。
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核心是更加顯著提升教育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的支撐作用。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重要手段。得益于各級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到2021年底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隨著我國把提升國民素質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教育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得到彰顯。無論是建設文化強國、人才強國,還是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海洋強國等,都需要通過教育提供充足、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撐。根據國際經驗和我國實際,更加顯著地提升教育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的作用,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快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尤其是提高學科專業及人才培養層次結構適應性、畢業生服務重點行業領域水平;另一方面要通過分層分類培訓、繼續教育和多樣化的途徑,從調整存量上提升人口和從業人員的生活、生產技術技能與知識掌握、運用水平,實現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提升的雙輪驅動,確保到2025年實現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1.3年的目標,實現拓展人口質量紅利。
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關鍵在于更加明顯提升教育對科技創新和區域發展的貢獻度。我國通過“雙一流”建設,教育服務科技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但隨著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教育服務科技創新面臨新的需求,尤其是需要提升教育在培養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及創新團隊,以及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等方面的貢獻度。同時,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在服務和支撐區域發展中有著巨大空間,尤其是圍繞國家統籌布局的“四點一線一面”,大力推進區域教育創新試驗,加快形成點線面結合、東中西呼應的新時代教育發展空間格局,是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和標志。
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落腳點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更加充分發揮教育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發展階段,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教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全體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上面臨新使命。人民滿意程度,是衡量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推動教育事業發生格局性變化的落腳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僅需要持續提高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的社會滿意度,不斷優化教育生態,大力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良好環境,還要充分發揮教育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促進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社會更多提供再就業培訓機會,讓教育成為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予更多人生出彩機會、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我們要高舉習近平主席的偉大旗幟,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2021 陜西赫力機械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陜ICP備2020019008號